——南阳市住建局建立事前预控、事中管控、事后严控的工作机制,保障治理实效,精准高效推动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全链条整治工作
施工质量事关民生,南阳市住建局聚焦工程建设中开裂、渗漏、隔声差、串味、几何尺寸偏差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,创新治理方法,建立“三控制一保障”(即事前预控、事中管控、事后严控、保障治理实效)工作机制,确保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全过程受控、全方位发力、全链条治理,定期调度、扎实推进,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。
精准做好"三个控制"
一是事前预控,严抓设计审查与技术交底。严格图纸设计审查把关。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质量易发问题的关键部位,细化节点做法、明确措施要求、提出解决方案;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把关,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。编印易发问题防治指南。针对开裂、渗漏、隔声、串味、几何尺寸偏差等质量易发问题编制《南阳市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防治指南》,分析问题产生原因,明确防治措施,精准指导质量易发问题防治工作。制定易发问题防治方案。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参建单位编制质量易发问题防治方案,明确防治体系、具体措施、技术要点、施工工艺和保障措施。认真开展技术交底工作。施工单位采取现场讲解、图纸解读、视频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可视化技术交底,确保施工人员掌握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;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实施,确保各项技术交底工作落到实处。强化治理工作科技支撑。以党建为引领,创建主管部门+行业协会+建筑企业(1+1+N)新模式,组织专家团队,开展技术攻关,引导企业推广运用“四新”技术,提升治理效能。
二是事中管控,严抓材料验收与过程控制。规范建筑材料进场检验。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,落实“先检后用”、严禁“未检先用”,加强对防水材料、隔声构件等关键材料的质量管控。积极实施样品样板引路。在施工现场建立材料样品库,展示材料规格、供货单位、使用部位等信息;设置实物样板、工程样板,展示重要节点、细部做法。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管理。建立关键工序检查制度,对混凝土浇筑、防水、保温、安装等重要环节实施重点监控,推行举牌验收制度,确保责任落实到位。认真开展实体性能检测。新建住宅工程开展隔声、防串味等实体性能检测,重点关注门窗、分户墙的空气声,楼板的撞击声,排烟道系统的气密、通风动力和屋顶风帽避风性能检测。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。积极应用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,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智能化监测和预警,提升质量管控效能。
三是事后严控,严抓竣工验收与投诉处理。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。分户验收留存检查标记,建立“一户一档”二维码电子档案,业主扫描房屋二维码,浏览房屋分户验收电子档案,实现数字化验房。实施业主预验房制度。竣工验收前,建设单位组织业主开展预验房,质量监督机构现场监督,对业主提出的合理问题,建设单位应组织落实整改。完善质量投诉处理机制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及时处理质量投诉,实施质量问题倒查制度,严肃追究相关责任。全面实施质量回访制度。工程交付后定期组织质量回访,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,提升用户满意度。建立易发问题分析机制。定期汇总分析质量投诉,梳理出质量问题多、投诉率高、处置久拖的住宅项目,实行挂牌督办,同时发生率高的质量问题,向所有项目发出提醒预警,在施工中予以消除。
认真落实"一个保障"
保障治理实效,压实责任与联合惩戒。持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体系,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,建设单位要发挥首要责任,统筹做好质量管理工作,设计、施工、监理单位要发挥主体责任,全力做好质量易发问题整理实施工作。强化主管部门监督责任。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定期开展专项检查,针对影响渗漏、开裂、隔声、串味的建筑材料、构配件质量及施工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抽测,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问题台账,严督实导,确保整改到位。严肃实施联合惩戒措施。对治理工作中不重视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、质量易发问题频发、投诉较多项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,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,形成有效震慑。
下一步,市住建局将继续锚定“高质量住宅”目标,严格监管、竣工标准,让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,为南阳市城市住宅民生贡献住建力量。